瀏覽人次
「喉球症」又稱為「臆球症」,在中醫可能會被稱為「梅核氣」,英文則稱作 Globus hystericus 或 Globus pharyngeus。這是一種診斷與治療皆具挑戰性的症狀性疾病,主因在於其可能牽涉的範圍廣泛,且病因複雜多樣。
根據研究,約有高達46%的民眾曾有過喉嚨異物感的經驗,其潛在原因包括:咽喉部位的器質性病變(如發炎)、胃食道逆流(GERD)、心理壓力,以及自律神經失調等因素。
在臨床上,許多難以治癒或難以明確診斷的喉球症案例,其實常與自律神經功能失調有關。由於此機轉經常被忽略,導致患者輾轉求診於各醫療院所,卻遲遲無法獲得有效改善。最終,患者只能選擇與症狀「共存」,但生活品質也因此受到顯著影響。事實上,若能正確診斷並針對病因進行系統性的治療,喉球症是有機會大幅改善,甚至完全康復的。
有感於自己好朋友和許多患者長期飽受喉球症所苦,我投入了許多時間深入研究其病理機轉,並發展出一套創新的藥物組合治療模式,以提升臨床治療療效。目前已成功協助上千名患者緩解症狀,期望這套新型療法能為喉球症患者帶來希望與更多實質改善。
曾有一名男子一臉倦容就醫,他表示自己跟台灣影集《麻醉風暴》中的男主角一樣,十多年來都有喉嚨異物感或窒息感,常會用不斷乾咳、清喉嚨和吐口水來緩解不適症狀,但效果都是短暫而且有限,他多年來陸續看過腸胃科、耳鼻喉科和胸腔科,也做過胃鏡和咽喉鏡都沒有明顯異常,症狀一直困擾著他到現在。
原本他以為是胃食道逆流、過敏或是鼻涕倒流,但多年來治療都沒起色,症狀仍時好時壞,嚴重影響生活品質,也因此失眠消瘦,朋友建議他來本診所看診。
診療時發現,個案長期經濟壓力大、個性壓抑愛逞強,不會跟人訴苦求助或示弱,加上長期失眠,導致身心俱疲,產生自律神經失調症狀,開立自律神經藥物讓他調整後,一個月症狀就完全改善,個案喜出望外地說,他曾經一度想放棄治療喉球症,沒想到還有痊癒的一天,他感到非常開心如獲新生。
喉球症診治相當複雜,如果自己或親友有類似喉球症的症狀,通常建議可先看耳鼻喉科和腸胃科做評估診療,排除鼻涕倒流、過敏、喉嚨發炎或胃食道逆流等因素。但如果看了很久都沒改善,可能真正問題是來自於自律神經失調。自律神經失調有很多種類型,其中喉球症屬於精神醫學中的「身體化疾患(Somatization disorder)」。喉球症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、放鬆訓練和運動等。
其中藥物治療部分效率最好,有別於過去傳統的抗組織胺和胃藥治療方式,我是以新型處方搭配方式調整自律神經,通常順利治療1個月左右後能改善許多,其中部分治療健保不給付可能需要自費。
近年來,我已診治近千位喉球症患者,來自台灣各地,包含宜蘭、金門、嘉義、基隆與屏東等地。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,有位來自嘉義的張小姐,為了看診特地搭乘高鐵北上,在台北過夜後,隔天一早再轉往桃園就醫;也有來自美國與香港的患者,特地搭飛機來台尋求治療。很高興能有機會協助他們改善長期困擾的症狀並改善生活品質。
其實喉球症的治療重要的是衛教正確知識以及挑選適當適量的藥物,如果對自律神經藥物反應適當,持續診療1-2個月後,通常症狀成功會改善80%左右,之後未來記得搭配運動、飲食、作息調整,逐量減少藥物,若順利通常幾個月後甚至可以完全停藥。
有位邱先生在喉球症完全好了之後,特定來診所跟我拜訪致謝,說他以前都因為喉球症症狀,無法換氣學游泳,現在終於可以開心游泳了,實現多年願望,非常高興。
成大醫院一位醫師,之前也遇到了一位帕金森氏症患者突然無法吞嚥和自覺吸氣困難,患者非常痛苦甚至覺得快死掉,卻醫治效果不佳,結果來找我尋求專業協助,服用適當自律神經藥物後,現在這症狀已經完全改善,患者可以吃東西也能順暢呼吸,原來是喉球症的部分症狀與帕金森氏症的症狀部分重疊,導致臨床上診治評估相當困難。